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9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民间歌谣与民俗往往同时存在,相互渗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贵州西江苗族民间歌谣亦涵盖了丰富的民俗事象,在此对苗族民间歌谣内蕴的民俗事象作一析理,以期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苗族文化提供可参鉴资料。  相似文献   
2.
洪桦 《贵州民族研究》2002,22(1):116-119
本文从社会的角度去探索苗族爱情叙事诗中所反映出来的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性,从而揭示出苗族爱情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格头苗族生态文化看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维护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格头村苗族传统文化中蕴涵了丰富的生态保护思想,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物种的保护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落后的生产方式,长期的贫困状态,对保护区的保护又产生消极影响。文章对雷公山保护区的维护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以前的雷公山地区是中央王朝的势力没有渗入的苗族聚居区。范围包括现在的黔东南州雷山县全境和台江县的大部分地方。清王朝从雍正六年开始征服雷公山地区的生苗聚居区,至雍正十一年征服现台江地区后,中央政府开始直接控制整个雷公山地区。  相似文献   
5.
黔东南雷山县西江苗族服饰经约三十代人的创造发展,在苗族服饰中一枝独秀。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中,在功利因素驱使下苗装工艺技术衰微,苗族服饰文化的变迁引发了种种问题,应及时保护西江服饰文化精华。探求将苗族服饰要素应用于时装设计的方法,将传统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使西江苗族服饰文化艺术在时装中永存。  相似文献   
6.
西江苗族先民历史上经历了长期迁徙,其服饰随着生境的变化而改变。之后,千百年其先民在西江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环境中传承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同时,在与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吸收了部分周围民族的服饰文化符号,不断扬弃和发展其服饰文化,呈现出突出的兼具传统性与兼容性的服饰特点。  相似文献   
7.
历经变迁、沉浮和积淀,苗族的婚姻习俗演变为婚姻习惯法,在婚姻家庭领域与国家法出现了表现形式各异的融合与冲突,笔者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对此进行了客观全面的追踪调查,并对苗族婚姻习惯法在法制建设中作用进行了严肃的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先秦典籍记载和考古发现,苗族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东方夷人、伏羲与女娲。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外学界对苗族早期历史进行了诸多考证。可以说基本形成共识:苗族为中国最古人种之一,参与了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一系活动。  相似文献   
9.
蒋毅刚  蒋奇勇 《桂海论丛》2011,27(4):98-102
区域经济的深入发展,泛珠江三角洲与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成功实践,推动了西江流域的规划建设。西江经济带建设有着巨大的政治示范、经济带动和文化培育与弘扬效益,对地方政府合作需求总量是巨大的、层次是多元化、期限是长期的、角度是全方位的、要求是系统的。为此,桂粤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入建立健全政府合作协调机制、利益分享补偿和成本分摊机制、财政投入与融资机制、跨界公共问题治理机制、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监督和纠纷裁决机制,并实现各项机制的配套化和无缝连接,推动西江经济带建设持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贵州省著名的西江千户苗寨的具体案例,指出旅游开发的前提是保护好传统文化,旅游开发应该以当地村民的利益和意见为出发点,像西江这样传统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为确保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的良性互动,旅游的模式应该是参与式的、体验型的、学习性的。为此,本文就西江苗寨的文化传承保护与旅游开发提出具体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